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,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。“奖、助、贷、勤、补、免”资助体系,激励着学习成绩优良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勤奋学习,努力进取,成为育人的重要载体。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》中指出,高校思政工作的基本原则,是要坚持育人导向,突出引领价值,推动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、价值理念、道德观念教育的有机结合。融合物质帮助、道德浸润、能力拓展、精神激励来发挥奖助学金的育人作用。
一、构建机制,精准认定
奖助学金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合理机制的构建。在奖学金评选过程中,需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品德修养、学习成绩、领袖能力、创新发展、社会实践等全人综合发展素质,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全面发展能力。制定科学化、可操作性强的量化评分实施细则,切实保证评定机制的公开透明、公平公正。在助学金评选过程中,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。当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,主要是以材料证明、观察谈话、民主评议为主的认定方法。依托班级网格化管理,准确把握学生层次结构,从而实现精准认定,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安心学习,激励学生努力完成学业。
二、正确认识,感恩回馈
引导学生认真解读政策文件,正确认识国家设立奖助学金的初衷,实事求是,诚信申报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,创新资助育人形式方法,实施“资助育人行动计划”、“助学·筑梦·铸人”等主题教育活动,动态考察学生受助后的表现,鼓励受助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,积极回报社会,承担社会责任,培养学生自立自强、诚实守信、知恩感恩、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。
三、依托群体,扎堆扶助
树立国家奖学金、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的榜样形象,能够更好地实现奖助学金的育人作用,引领良好校风。比如设立“学生资助宣传大使”,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。可以引导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组建“互助社团”,参与科研项目,定期公布学习成效成果,让学生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帮扶,分享学习经验。把“扶困”与“扶智”,“扶困”与“扶志”结合起来,建立国家资助、学校奖助、社会捐助、学生自助“四位一体”的发展型资助体系,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、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融合,通过奖助学金激励作用的强化来实现育人作用辐射效应的延伸。